【健康科普】患者就医“六要六不要”一来医院,这样做更安全、更高校
汉源县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11-12 15:01:36
浏览次数:0
在医院,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患者和家属穿梭于门诊、病房、检查室之间,形成一幅繁忙而有序的医疗景象。作为医务人员,我们常常听到患者和家属提出各种疑问:“我该注意什么?”“怎样才能少跑冤枉路?”“住院会不会被传染?”实际上,一次既安全又顺畅的就医经历,既离不开医院提供的优质服务,也需患者及家属的主动配合与积极参与。今天,我们就从院感防护、就诊效率、传染病预防等多个重要角度,为患者和家属精心准备了一份实用、易懂的“就医指南”——牢记“六要六不要”,让您在看病过程中更加安心、省心。
一、要提前准备,不要“空手闯医院”。
许多患者一大早就匆匆赶来医院,却因忘带身份证、既往检查报告,或者需要空腹检查却已就餐等原因,导致反复奔波,浪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为规避此类情况,建议在就诊前细致做好以下“六准备”:
证件准备:务必携带医保卡(电子医保卡)和身份证,确保身份信息的准确无误。
资料准备:整理好既往病历、影像片子、检查报告等资料,建议使用文件袋分类存放,以便医生快速查阅。
问题准备:提前思考并准备好想问医生的3~5个关键问题,避免在就诊时遗漏重要信息。
时间准备:我院门诊工作时间如下:8:30至12:00,13:00至16:30。此外,儿科(周一至周四18:30至21:00)、中医康复科(周一至周四18:00至20:30)、妇科(周二至周四18:00至20:30)均设有夜间门诊。其他时间段内,患者仅可在急诊科接受诊疗。请务必提前协调并预留充足的就诊时间。
空腹准备:就诊前最好保持空腹状态,建议晚上十点后禁食禁水,并携带早餐以便检查结束后食用,确保检查项目顺利进行。
就诊准备:线上挂号——我院已开通微信与支付宝的“掌上医院”小程序,您可根据自身症状、体征及相关病史,提前预约挂号,导航科室,并查看报告。建议提前15分钟到达医院报到,以便顺利就诊。线下挂号缴费——所有收费报账窗口提供通岗服务,也设置有一体式自助机,可根据需要选用,挂号、报到、交费等业务均可办理;特殊患者——针对老、幼、孕、残等有特殊需求的患者,我们在门诊大厅设有“一站式服务中心”,打通快速就医通道,提供咨询服务、就诊陪护及轮椅、拐杖等器具支持。
总之,提前准备不仅能节省时间和精力,还能提升就诊体验,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
二、要严格遵守就医流程,切勿“插队抢时间”。
医院作为一个具有特殊性质的公共场所,其内部良好的秩序无疑是确保医疗工作高效运转和服务质量稳步提升的关键性因素。在实际的就医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存在一些普遍的误区,这些误区亟需引起广大患者及其家属的高度重视:部分患者挂号后便认为可立即见医生,纷纷涌入诊室,导致拥挤不堪,患者与家属混杂,秩序混乱,干扰医生诊疗,延长其他患者等待时间。另有患者检查结果一出便焦急冲进诊室,要求立即处置,这种急躁行为扰乱了有序就医流程。
为避免上述情况发生,正确就医做法应当是:患者应严格按挂号预约时间就诊,错峰前往医院,待医生叫号后就诊,确保诊室内同一时间仅一位患者接受诊疗,避免人员密集,营造安静有序诊疗环境。对于检查结果的获取,患者完全可以通过便捷的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进行线上查询,或者在医院现场通过自助设备打印出详细的报告单。获取检查结果后,患者应依医生安排和医院复诊流程有序诊疗,切勿插队或扰乱就医秩序。
遵循规范就医流程,可减少无效等待,提升就医效率,尤其在流感高发季,有效降低交叉感染风险,保障患者健康。此外,这种有序的就医方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医务人员在日常繁重工作中的压力负担,从而有助于提升医院整体的就医效率和服务水平,确保每一位前来就诊的患者都能得到及时、专业且有效的医疗服务,真正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三、要重视手卫生,不要“病从手入”。
医院作为专门从事治病救人的重要场所,在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也无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感染风险。特别是在医疗环境中,由于人员密集且流动性大,病原体更容易在此类环境中迅速传播和扩散。而在众多传播途径中,手部接触被公认为是病原体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根据长期监测和数据分析,我们发现超过60%的院内交叉感染事件与手卫生执行不当有关,这一问题在医院感染控制中占据了显著比例。
为了有效切断这一传播途径,保障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安全,我们强烈呼吁大家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具体而言,患者及家属在进出病房、接触医院内的公共设施(例如门把手、电梯按钮等高频接触表面)之后,应立即使用医院提供的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确保手部清洁;此外,在饭前便后、探视患者前后等关键时刻,务必严格按照洗手步骤仔细清洁手部,不可马虎大意。此外,在日常活动中,还应尽量避免用手直接触碰口、鼻、眼等敏感部位,以降低病原体通过接触传播的风险。
为了方便大家随时随地进行手部消毒,医院已经在各楼层、各公共场所(包括候诊区、走廊、电梯间等)均设置了充足的免洗手消毒液供应点,确保大家可以便捷地获取和使用。请广大患者及家属务必牢记:您的双手,不仅仅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工具,更是守护自身健康、抵御病原体侵袭的“第一道防线”。时刻保持手部清洁卫生,是降低感染风险、营造安全健康医疗环境的关键。
四、要配合感控措施,不要“侥幸不防护”。
在流感季节、新冠流行期等传染病高发时段,医院会采取严格防护措施,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安全。例如:要求发热门诊的所有患者必须佩戴口罩,以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对于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的患者,要主动向分诊护士告知自身状况,以便及时进行分诊和隔离;此外,住院患者及其陪护人员也需要定期接受健康监测,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然而,有些患者及其家属对此并不重视,常常抱有“我没病,不用戴口罩”或“探视时戴口罩太麻烦”的错误观念,没有意识到医院是一个免疫力脆弱人群高度集中的场所,其中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引发严重的医院感染,给患者和医院带来重大影响。比如,一位未佩戴口罩的感冒家属,可能会无意中将病毒传播给一位刚刚做完手术、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使其感染肺炎,甚至引发更为严重的并发症,危及生命。
因此,我们在此强烈倡导:佩戴口罩,既是对自我的防护,更是对他人生命的尊重与责任担当。每个细微行动,都可能为他人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防线。我们恳请每一位朋友,积极响应医院防护号召,携手共创一个安全、健康的医疗空间。
五、要主动报告,不要“隐瞒藏风险”。
患者及其家属在就诊或住院期间,如果遇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请务必积极主动地向医务人员进行详细告知:包括近期内出现的发热、腹泻、皮疹等任何不适症状;在过去一周内曾经前往过传染病疫区,或者与已经确诊的传染病患者有过直接或间接的接触;以及家中有其他成员出现类似的不适症状。这些信息的及时披露,对早期识别、诊断传染病,以及有效遏制医院内疾病传播扩散,至关重要。
医院严格实行“首诊负责制”和“传染病预警机制”,您的坦诚相告和积极配合,将极大有助于我们迅速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从而更好地保护您本人、其他患者以及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共同维护一个安全、健康的医疗环境。
六、要遵守医院规定,不要“乱跑乱闯”。
患者及其家属在医院就诊期间,应当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定和制度。这包括但不限于医院的探视制度、就诊流程、物品管理以及特殊区域(如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放射诊疗区域)的准入规定。不擅自进入非就诊区,不携带违禁品入院,这些是我们必须坚守的基本底线。
医院作为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复杂的医疗任务和责任。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医院必须实施严格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指标,如病死率、医院感染率和手术成功率等,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的高低。随意“乱跑乱闯”不仅会扰乱医院的正常秩序,还可能对自己和他人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因此,我们应当时刻保持理性和自律,尊重并遵守医院的每一项规定,共同营造一个安全、有序的就医环境。
七、结语:医患携手,共筑安全防线。
医院并不是一个“孤岛”,而是一个由医生、护士、患者及家属共同构成的健康共同体。正如国家卫健委所强调的,患者安全是通过采取系统性的、预防性的措施来实现的。患者的每一个正确行为——提前准备、规范就诊、勤洗手、戴口罩、主动报告、遵守医院规定——都是在为医疗安全“加分”,这与我国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显著提升的趋势是一致的。
作为医院管理者,我们也在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推行预约挂号、设置一站式服务中心、加强环境消毒、开展患者健康教育等。但我们深知,最好的防护,是每一位患者都成为“自己健康的守门人”。
下次您来医院,请务必记住这“六要六不要”。您的积极配合,是对医疗工作最大的支持;您的安全与健康,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心愿。
供稿:院办叶尚义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我的公众号
